2006年7月26日 星期三

紙的種類

紙張種類繁多,依其用途及品質特性可概分為文化用紙、工業用紙、包裝用紙、家庭用紙、資訊用紙及特殊用紙等六大類,簡述如下:

文化用紙:
資訊傳遞、文化傳承所用,故與印刷業有密切關係,常見之文化用紙如銅版紙、輕塗紙、道林紙、新聞用紙、聖經紙等


工業用紙:
用來製造紙箱、紙盒、紙杯、紙盤等之紙張或紙板,因需再經加作業,故稱之為工業用紙,常見之工業用紙如牛皮紙板、瓦楞芯紙、塗佈白紙板、灰紙板等


包裝用紙:
製造紙袋、購物袋、紙膠袋之紙張,常見之包裝用紙如玻璃紙、包裝紙、袋用牛皮紙等

家庭用紙:
與衛生保健或居家生活有關之用紙,如衛生紙、面紙、紙尿褲、餐巾紙、紙巾、醫療用紙等


資訊用紙:
日本稱之為情報用紙,因辦公室自動化及電腦列表機之興起,故為近來快速發展之紙張,如非碳複寫紙、影印紙、電腦報表紙、感熱記錄紙(如傳真紙)、靜電記錄用紙等

特殊用紙:
針對特殊用途而製造之紙張,如棉紙、宣紙、防油紙、防銹紙、鈔票紙等


2006年7月20日 星期四

菊版道林紙尺寸

























































































































菊版紙張尺寸

開 數

公 厘 mm

英 吋 in

全 紙

888 x 634

35 x 25

對 開

634 x 444

25 x 17.5

3 開

634 x 295

25 x 11.625

4 開

444 x 316

17.5 x 12.5

5 開

634 x 178

25 x 7

5 開

343 x 290

13.5 x 11.5

6 開

316 x 290

12.5 x 11.5

6 開

634 x 171

25 x 6.75

8 開

316 x 222

12.5 x 8.75

8 開

444 x 159

17.5 x 6.25

10 開

316 x 178

12.5 x 7

12 開

222 x 213

8.75 x 8.375

15 開

210 x 178

8.25 x 7

16 開

222 x 159

8.75 x 6.25

18 開

290 x 105

11.5 x 4.125

18 開

210 x 145

8.25 x 5.75

20 開

178 x 159

7 x 6.25

24 開

159 x 145

6.25 x 5.75

25 開

178 x 127

7 x 5

30 開

178 x 105

7 x 4.125

32 開

159 x 111

6.25 x 4.375

32 開

222 x 80

8.75 x 3.125

36 開

150 x 106

5.875 x 4.25

48 開

150 x 80

5.875 x 3.125

50 開

178 x 90

7 x 3.5

64 開

111 x 80

4.375 x 3.125

72 開

95 x 80

3.75 x 3.125

128  開

80 x 55

3.125 x 2.1875

我的紙盒與一般紙盒的差異

或許有人在看到我所製作的紙盒成品後,會覺得看起來並沒有什麼.

不過我所使用的製作方法,卻跟市面上以牛奶紙盒、瓦楞紙來製作的有很大的差異.


首先,我得用厚紙板,將想要的盒形製做出來.


再依照不同部份的不同需求,去裁切所需要的厚紙板,並黏合起來,最後再利用各式的紙貼在盒面上做裝飾.


也因此,我所製作的盒子大約都要花上10~30個小時不等,不單費時也很容易因為自己的計算錯誤,而使得盒子得重做.


不過當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夠依照自己的計算完成,並且也能達到一定的密合度時,所花費的時間是值得的.


2006年7月18日 星期二

滬心盒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總計大約花了25~28個小時才完成這件作品.


其中盒身最薄的地方有約0.4公分,最厚的地方則約有1公分左右,是個相當結實的盒子.

當初之所以會有這個構想,主要是因為澎湖之行無法成行,才會想到可以將貝殼沙、小貝殼置入盒子的四周與盒蓋,形成具有海洋風格特色的盒子.

而我所採用的製作方式,是先將其中三邊全都先黏合好,只留下其中一邊可以將貝殼沙、小貝殼置入,之後再將其完全封死;就有點類似漁民以石滬補魚一般,留下一點缺口,可以讓海水退出只留下魚在其中.

只不過我是將魚換成了貝殼沙、小貝殼,最後再把它封死而已.


再加上後來仔細想想,這樣的製作方式,也似乎有點像想要將自己的心情給封在盒子裡.好讓自己雖然無緣去澎湖,卻也同樣能夠擁有同樣去澎湖遊玩的回憶,只是我的回憶是期待能成行的回憶,而不是成行後遊玩時的回憶.

所以,我將這個作品取做"滬心盒".

除了代表是我第一次使用這樣的技巧,也代表著這個盒子之中,留存著我的某些心情.


2006年7月12日 星期三

四六版紙張尺寸

























































































































四六版紙張尺寸

開 數

公 厘 mm

英 吋 in

全 紙

1091 x 786

43 x 31

對 開

786 x 545

31 x 21.5

3 開

786 x 370

14.3 x 31

4 開

545 x 393

21.5 x 15.5

5 開

786 x 215

31 x 8.5

5 開

425 x 370

16.75 x 14.25

6 開

393 x 362

15.5 x 14.25

6 開

786 x 182

31 x 7.125

8 開

393 x 272

15.5 x 10.75

8 開

545 x 196

21.5 x 7.75

10 開

393 x 215

15.5 x 8.5

12 開

362 x 196

14.25 x 7.75

15 開

10 x 8.5

253 x 215

16 開

272 x 196

10.75 x 7.75

18 開

362 x 129

14.25 x 5.125

18 開

260 x 182

10.25 x 7.125

20 開

215 x 196

8.5 x 7.75

24 開

196 x 182

7.75 x 7.125

25 開

215 x 156

6.1875 x 8.5

30 開

215 x 126

8.5 x 5

32 開

272 x 98

10.75 x 3.875

32 開

196 x 136

7.75 x 5.375

36 開

182 x 129

7.125 x 5.125

48 開

272 x 98

7.125 x 3.875

50 開

160 x 107

6.3125 x 4.25

64 開

136 x 98

5.375 x 3.875

72 開

136 x 85

5.375 x 3.375

128  開

85 x 67

3.875 x 2.625

2006年7月11日 星期二

常用相片尺寸最佳影像輸出規格表









常用相片尺寸最佳影像輸出規格表




































































































































尺寸/英吋尺寸/公分像素/高x寬解析度檔案格式
2x35.08x7.62600x900300dpiJPEG
3.5x58.89x12.71050x1500300dpiJPEG
4x610.16x15.241200x1800300dpiJPEG
5x712.7x17.781500x2100300dpiJPEG
6x815.24x20.321800x2400300dpiJPEG
A421x29.72480x3508300dpiJPEG
10x1225.4x30.483000x3600300dpiJPEG
11x1427.94x35.563300x4200300dpiJPEG
A329.7x423508x4961300dpiJPEG
12x1830.48x45.723600x5400300dpiJPEG
16x2040.64x50.84800x6000300dpiJPEG
20x2450.8x60.966000x7200300dpiJPEG
20x3050.8x76.26000x9000300dpiJPEG
4x410.16x10.161200x1200300dpiJPEG
4x710.16x17.781200x2100300dpiJPEG
4x810.16x20.321200x2400300dpiJPEG
5x5 CD-CASE12.7x12.71500x1500300dpiJPEG
5x8.512.7x8.51500x2550300dpiJPEG
5x1012.7x25.41500x3000300dpiJPEG
5x1412.7x35.561500x4200300dpiJPEG


上表為一般數位沖洗的尺寸大小與基本像素、解析度對照表。
注意:基本解析度一定要設定為300dpi,存檔時的品質設定為12。



2006年7月10日 星期一

紙張的專業名詞介紹

1. 基重:
紙張重量標示基本單位"g/㎡"每米平方的克重表示。

2. 令:
紙張數量計算單位,一般所稱一令為500張。
日系規格較為不同稱之為連,一連為1000張。

3. 一束:
每一平張紙包裝單位,可能一束中有100、250、500張不等。

4. 令重:
每令紙之重量,以基重乘紙張尺寸換算成磅重單位。

5. 厚度:
台制一般以條表示,1條=0.01mm,紙張厚度表示單位。
基重是以每平方公尺之單一紙張所秤得的公克重(單位:g/㎡),為其計算紙張質量的基準。

6. 塗佈紙:
表面經過塗佈壓光處理的紙張,紙質平滑不起毛,伸縮性低適合於彩色及細網線之印刷。

7. 非塗佈紙:
表面經上膠處理,未經塗佈塗料的紙張,紙質較粗、吸墨性強,一般使用於線條或粗網線之印刷。

8. 再生紙:
以回收紙張再製生產,通常含有一定比例以上(如50%)之再生纖維稱之。

9. 紙板:
一般基重為200 g/㎡以上之紙張,稱為厚紙板。

10. 捲筒紙:
紙張以捲成整捲方式為包裝,適合用於商業印刷輪轉機 標示內容有寬幅英吋、長度m、重量Kg、紙張基重g/㎡ 絲向 纖維的排列方向受抄紙機速度、水流及壓榨水分的影響,會有順著紙機方向,幾呈縱向平行排列的現象,稱為絲向。

11. 直絲紙:
絲流方向平行於紙張之長邊者,稱為直絲。

12. 橫絲紙:
絲流方向平行於紙張之短邊者,稱為橫絲。

敦煌出土大量古紙推翻蔡倫是造紙術發明人

多年以來,海峽兩岸中國人使用的教科書堅信,東漢時期蔡倫發明造紙術。而二十世紀以來有幾項考古卻發現,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就有「紙」的出現,最近,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紙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明︰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有了真正的「紙」。

據新華網報導指出,蔡倫發明造紙術的根據,來源於中國重要的史書「後漢書」。由於「後漢書」作者對這一事件的記錄非常明確,而且「後漢書」在當時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地位,所以在沒有其它歷史文獻為證的情況下,後人認定,是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但是一九五七年,陝西出土了西漢晚期的灞橋紙,一九七四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關紙,一九七八年,陝西扶風中顏村西漢窯藏出土了中顏紙,這些考古發現使學術界對蔡倫造紙的觀點提出了不同的證據。


一九八六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再次發現了西漢時期的古紙,與以往考古發現不同的是,這次出土的古紙質量較好,紙面平整光滑,質地薄而軟,上面還有用細墨線繪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圖形。經專家考證,這張古紙的年代溯自西漢早期,比東漢蔡倫造紙的歷史早了三百多年。所以,這張目前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馬灘紙,當時成為中國在西漢早期就有優秀紙張的唯一物證。


最近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發現,該遺址出土了兩百多片紙文書殘片和麻紙,成為目前中國考古發掘中發現古紙最多的地方。根據同時出土的簡牘和地層分析,這些古紙的年代從西漢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東漢初到西晉都有。古紙的顏色和質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黃色厚等八種。從殘留在紙面上的殘渣看,這些古紙主要用麻織物和很細的絲織物製作,用於書寫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資料來源:中央社


紙的發展

1. 石塊、獸骨、龜甲:
紙在還未發明之前,人類最早是在石塊、獸骨、龜甲上寫字,但其缺點是費力,且能寫的字數又有限。

2. 竹簡、木簡:
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人們開始在竹簡、木簡上寫字,然後在一片片將其串起,使其成為一本書。如此雖可寫較多的字,但卻很笨重,且攜帶也不方便。

3. 縑帛:
一直到絲織品發達後,便有人利用輕便的縑帛(利用在製絲或製麻時,從水中撈取多餘的亂絲和亂麻,曬乾製成)來寫字,可是價格昂貴並非一般人使用的起。


4. 蔡侯紙:
東漢蔡倫發明,創先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來造紙,命名為「蔡侯紙」。人們才擁有輕便且價廉的書寫紙張。


5. 各式各樣的紙:
一直到現在,紙張陸續的開發研究,越來越多樣化,且很精緻,分類很細,畫素描有素描用紙、印表機有專用紙、、、。但卻亂墾亂伐,而影響到森林環境的水土保持。


6. 再生紙:
由原生漿製成的紙張先印成書籍後,進行第一次回收,再用於筆記本、便條紙、、、以及大量印刷的新聞紙;接著再進行第二次回收,再製成不能回收的衛生紙,如此每張紙至少回收三次,才作為垃圾處理,既能維護森林資源,也減少了大量的垃圾份量。

由於森林環境的水土保持再再的受影響,且環保意識漸漸抬頭,善用紙資源是必要的。其實早在明朝時代,由於文書貴重,人們將廢紙洗去朱墨和污穢,浸入水槽重新再造依然成紙,名為還是魂紙,即為現今的再生紙。所以紙張演進到再生紙,都有它存在的的原因,以前是由於它很貴重;現在則為了環保。


台灣造紙文化

造紙的故鄉是「埔里」,昭和十五年,日本人的水質調查發現埔里是優良水源地區之一,量多、含鐵及其他礦物質低,故以後糖廠、酒廠、紙廠均設於此。但台灣的造紙文化共可分五期:


1. 原始時期:
根據三國時代,東吳人沈瑩的記載,當時台灣的原住民已經開始使用「樹皮紙」,它是種非紙之紙。


2. 荷據時期:
西元1624年,荷蘭人佔據台灣,傳入歐洲手工紙用它來印製傳教書籍,並教原住民兒童習字。然而當時歐洲手工紙是根據中國造紙術改造的。 

3. 開台時期:
西元1661年,鄭成功領軍來台,如此台灣和大陸有了更多往來機會,開始接觸大陸紙張,並且大量使用,尤其是宗教用紙方面。如:燒香的紙錢。

到1871年,南投埔里一帶(舊稱:水沙連)已有人工造竹紙,這是台灣造紙的開始。而埔里造紙的開始,約於台灣光復前十年(西元1935年)前後,完全採用日本式的「流漉」抄紙法,最適合抄製皮料薄紙,與福建安徽製造毛邊紙、宣紙等的日本稱為「流漉」的方法不同。 

4. 日據時代:
西元1895年日本佔據台灣,台灣因拜媽祖燒紙錢的風氣盛,所以手工竹紙工廠的數量增加,分佈範圍越來越廣。1898年之後,現嘉義白河開始,台灣也開始使用簡單的機器來處理造紙原料。日本式手工紙法和機器造紙,也就是在此時漸進台灣。

5. 光復後:
1945年10月25日,台灣從日本統治下光復,造紙因受戰爭轟炸的嚴重破壞,機械與廠房大都損毀,民窮財盡,日常生活所需極缺乏,所幸技術人員因退役返台眾多,人才充足,利用舊廢材料代替原料勉強生產,紙為日用必須品之一,既使品質差,但市價與利潤皆高,因此數年之內,經濟日漸成長。

至於埔里能成為台灣的手工造紙重鎮,是自日人打下基礎後,但最重要的還是在台灣光復後,由於大陸撤退來台的精英,多為讀書人,書法、繪畫都是一流的,海峽兩岸交通斷絕,互不往來,書畫用紙無法取得,造成當時各方都在試製書畫紙與殷切需要的情形。

所以埔里在光復之後,除紙廠量大增外,紙張種類與品質,製造設備與技術,皆有日新月益的進步。亦由於島內需要殷切,埔里人們紛紛設立手工造紙廠,父教子、師教徒,皆屬家庭工業,且產量日增,導致有過剩之勢。


2006年7月7日 星期五

專心也是種尊重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當自己在跟某些人講電話時,對方都很喜歡做別的事情,

又常常會因為做別的事情,而沒有專心聽你講的話,

而讓整個談話過程中一直充斥著 "你講什麼,我沒聽清楚" "什麼?" 之類的詞

當遇到這種情況,每個人都應該會有種不被尊重的感覺吧?

有些人當你跟他提醒後,他以後就真的會在跟你講電話時儘量不做一些會讓自己分心的事

可是有的人卻是不論你怎麼跟他講,他下次依然照樣在跟你講電話時分心...

也許他自己覺得沒有什麼...


卻不知自己不單不尊重別人的感受...

也不體諒別人的感受...

更不知道,專心也是種尊重別人的表現...


2006年7月6日 星期四

喜歡上創作

為什麼會喜歡東寫西寫,我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
仔細想想...似乎沒有任何的原因...

第一次接觸到創作是在小學六年級時,那時寫了一本小說,還將所有認識的人全都寫了進去...
雖然之後並沒有寫完,但那本書我到現在還保留著.

到了國中時,雖然沒有寫任何的東西,但我卻開始了跟筆友寫信的日子.
一直到了高2左右,才因為彼此的課業都很重,才逐漸的失去聯絡.

而在高中時也因為追女孩子失利,而一頭掉入了新詩的世界中,
當時,為了舒發心中的情緒,而開始嘗試將自己的心情以文字記錄下來,
於是我便選擇了以新詩的方式來記錄,也因此我開始喜歡上了新詩創作.

不單,買了許多的書籍來觀摩,還會將寫好的東西拿去給國文老師看,
甚至在數次全班都在吵鬧時,我依然想著新詩的內容,完全不理會班上的吵鬧.

畢業後,因為在高中時玩了不少的電腦遊戲,再加上那時很單純的想要加入製作遊戲的公司,
於是我又開始寫起了小說,想說要寫一本有關於電動的劇本.

雖然當時設定了許多相關的內容設定,也寫了約有100萬字,不過小說還是沒有寫完...


但在那之後,我便偶爾會寫些東西將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
也許在當時的想法並不是很客觀的,但所留下來的文字記錄,
卻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無價之寶.


2006年7月5日 星期三

假的不在乎?還是真的不在乎?

曾在網路上看到下列的小文章


越在乎的人,反而越會對他產生誤會
越在乎的人,犯錯反而越不能原諒他
越在乎的人,反而對他會越不客氣
越在乎的人,反而越會裝做不在乎


的確,
我們常會因為十分的在意或在乎對方,
而時常因為對方的無心而感到有所感觸,
即使我們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心意,
並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對方,
對方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我們的感觸.
對方說不定還會怪我們,怎麼這麼愛亂想.


所以,
到了最後,裝做不在乎,便似乎成了唯一比較能說服對方的方法.


但,在不在乎的的表面之下,
又有多少的部份,真的能說服自己去亳不在乎?
這樣的不在乎,又豈能算是真正的不在乎?
也許只是自己欺騙自己的一種藉口吧......


2006年7月3日 星期一

喜歡上紙盒

第一次接觸到紙盒創作的原因,說出來大家一定很難相信也應該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原因就是"幫我妹做一個鉛筆盒"

因為,她那時還是個國中生,每天上學都要使用到鉛筆盒.
可是呢...
不知為了什麼,她竟然使用裝牙膏的紙盒拿來當鉛筆盒...
她用了多久我也不清楚...
為什麼要拿它當鉛筆盒我也不清楚...
為什麼不花點錢去買個鉛筆盒,而要用紙盒當鉛筆盒我也不清楚...

當我看到時,只有傻眼可以形容...

於是,我便將那個紙盒拿來美化了一下
那個牙膏紙盒也搖身一變,成為了我的第1個紙盒創作做品.
(這個盒子到現在還留在我妹房間裡的書櫃上)

之後,我又持續的製作了不少的紙盒,並且保持一貫的挑戰自我的風格
不單,各式各樣的形狀都想拿來嘗試,更將中國結、紙雕等結合在一起
也嘗試將不織布、絲襪等等相異的材質結合在一起.
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給予我所創作的紙盒,獨一無二的生命.


喜歡上摺紙

第一次接觸到摺紙是什麼時候...
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


不過,真正開始對於摺紙感到有興趣,是在我國中的時候.
當時我對於信紙的摺法感到很有興趣,特別是扇形葉子的摺法.
所以,就不斷地嘗試各式各樣的摺法,想要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摺法.
也在不知不覺中,試出了300多種的信紙摺法...
但,大多數的信紙摺法之中,卻都沒有真正的派上用場...
因為,有不少摺法在摺完後,沒有看樣品根本摺不出來...
所以在真的要使用時,很自然的就只能摺那些比較容易記起來的摺法...

到了高中時,在新學友書局買了一本由布施知子所著的立體造形摺紙.
當時雖然第一次接觸到球形立體摺紙,我卻因此深深的喜歡上了這樣的摺紙.
從一開始使用7.5cm x 7.5cm大小的色紙來製作.

到了後來.

逐漸縮小到3.7cm x 3.7cm、1.8cm x1.8cm還曾使用過0.9cm x 0.9cm大小的色紙.
我才發現到,自己喜歡上立體球形摺紙的原因.

因為,球形立體摺紙不單單只是以12、20、30、60、90等不同的張數去組合.
更因為自己不斷的挑戰自我,以越來越小的紙張來製作.
而使得自己在摺立體球形摺紙時,很自然而然的便能放鬆自己的心情.
也很容易因為專心,而將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全都暫時遺忘了.

畢竟,使用越小的紙張去製作就需要越高的集中力,也需要更高的穩定度
才能使得摺出來的每個元件的誤差減到最少,也才能使得作品在組合時,能夠擁有比較高的密合度.

而當我摺立體摺紙的同時,如果再去思考其他的事情.
也往往能夠更加清晰的去分析事情,也更能看清楚一些原本看不到的盲點.
所以,我才會那麼的喜愛立體球形摺紙.
因為,有形或無形的幫助實在是太多了.


2006年7月1日 星期六

喜歡上中國結

為什麼一個大男生會喜歡中國結呢?


這得從國中開始說起囉...


國中時,因為參加了學校由童軍團舉辦的迎新活動,而開始對童子軍的生活感到很嚮往,於是便加入了童軍團,也因此啟發了我對繩結的喜愛.


當時,在童子軍所有所必需要學習的技能中,我最喜愛的便是繩結,不單會到處找跟繩結有關的書,還將許多已經被遺忘在童軍團總部裡跟繩結有關的資料都找了出來.也因此我的手上跟繩結有關的書籍就有7~8本之多,還有些在書上所不曾看過的特殊繩結的資料.不過大部份的繩結結法我都不曾使用過,畢竟,不適合的繩結結法在不適合的場合上使用,是完全無法發揮其功能的.


在進入高中後,本來也想要加入學校的童軍團,無奈學校裡卻沒有.於是我便將對繩結的喜愛轉移到了中國結之上,我也在這個時候才發現到,繩結不單能很實用也能很美觀;於是我又開始到處找尋相關的書籍,看到不錯的便買下來,在不知不覺中也買了快20本.


到了最近這幾年,因為工作的關係越來越少接觸中國結了,不過我卻開始嘗試將中國結結合到紙盒與立體球形摺紙上,希望能夠因此將我所有喜歡的手工藝結合在一起,變成一種與眾不同的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