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部落格週年誌(五週年)

部落格成立至今又將屆滿週年,在即將邁入第六個年頭之際,我再次回顧起過往的一年,有喜悅、有期盼、有失望、有喜怒、有哀樂,可以說是五味雜陳,更是我最不想去回顧的一年。

首先99年第2期與100年第1期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依舊未受評審青睞而無法通過審議。

為了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我不斷挖空心思,將多面體摺紙應用在更多地方,目前作品種類已經累計至少13大類(耳環、手鏈、項鍊、吊飾、大型吊飾、吊飾筆、磁鐵、memo夾、木夾、木夾鑰匙圈、鑰匙圈、髮夾、文件伸縮夾等等),卻一直無法通過審議。

而且每次審議未通過的理由,雖然略有不同卻總是大同小異,使我不禁懷疑,評審在審議時,是不是以上次的審議成績為依據,不然怎會每次未通過的理由都差不多呢?

特別是100年第1期未通過的理由裡,竟然有”建議可朝創意市集發展”,對於這點我忍不住要有所抱怨。

只要是曾看過創作的初衷與期望這篇文章的格友都知道,我會創作紙耳環、紙吊飾這些作品,除了挑戰自我極限外,更希望作品的多樣化,可以引起他人學習多面體摺紙的興趣,並非為了賺錢而創作這些作品。

參加創意市集,也是另一種推廣多面體摺紙的方法,雖然本意並不是為了賺錢,但日子還是得過下去,如果參加創意市集的收入還過的去,又同時能達到推廣多面體摺紙的理想,我又何必這麼辛苦,一而再,再而三的參加街頭藝人審議呢?

正因為報名創意市集,往往都要報名好幾次才有機會被選中1次,即便可以僥倖參加市集,連當天的場地費都很難打平,即使有再多的理想、期待,在不斷賠錢的情況下,也是有志難伸。

因此,在台北市街頭展演便成為唯一可行的方法,雖然並不一定可以實現推廣多面體摺紙的理想,卻可以擁有更多的空間展示我的作品,也更容易讓人接觸到多面體摺紙,只不過如此的想法,審議的評審們應該不會在意吧…

這一年我也開始報名離家最近的師大露天文創市集,只不過僥倖錄取一次後,就再也沒有被錄取過,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參加時,銷售成績無法達到師大創新育成中心的要求,導致師大創新育成中心,不願意再給我機會參加。

在台北市街頭藝人證照一直無法拿到手,以及每次參加創意市集幾乎都是賠錢收場的情況下,我不得不再度思考開班授課的可能性。

有了之前開班授課卻無學員報名的前車之鑑,這次我並沒有在自家開班授課的打算,而是試著應徴社區大學的講師,在經歷3階段的面試後,終於成為大安社區大學1002期的新講師,不過還得有足夠的學員報名課程,才有辦法開班,也才能正式成為社區大學的講師,不然一切的努力還是白費。

最後也是我最不願意提起的事情,從一年多前我們便開始看中醫調理身體,希望可以擁有一個小孩.卻一直沒有消息,一直到老婆做輸卵管攝影,才發現除了我的精蟲活動不足外,連老婆的輸卵管也不通,才會導致我們一直沒有小孩。

原先我們想要以人工受孕的方式,試試能否懷孕,但在輸卵管不通的情況下,此方法自然不可行,在經過中醫、婦產科醫師的評估後,認為試管嬰兒是我們想要有小孩唯一的方法。

因此我們轉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生殖醫學研究中心看診,卻沒想到北醫的整體服務素質如此的差,不僅看診的時候,老公無法陪同老婆進入,旁邊還另外坐著2位病人,使得他人可以輕易的聽到自己的病況如何,連一點基本的隱私都沒有。

第一次看診時護士不清楚我們的情況,不讓我一起進去看診就算了,第二次回診跟老婆一起進去時,卻又再度被護士趕了出來,直到我老婆跟醫生說,她要叫老公一起進來聽診斷時,護士才又出來叫我進去。

雖然做試管嬰兒最辛苦的還是老婆,但不孕症本來就不是老公或老婆某一方的事情,而是夫妻雙方都需要去承擔的事情,北醫如此的做法,難道是打算讓老婆一個人承擔如此大的壓力?老公則無需負擔任何壓力?

2次看診都需要抽血檢驗,卻沒想到護士抽血的技術差,連服務態度也很差,不單第1次抽血瘀青,連第2次抽血也瘀青,在第2次抽血前,我們還特地跟護士講,上次抽血所造成的瘀青還沒好,卻沒想到反而被護士嗆說,是妳自己棉花壓的不夠久才會這樣,同樣都是抽血,為何之後轉到另一家私人診所,三天二頭就要抽血檢驗,即使都扎在同一個地方卻都不會造成瘀青呢?

如此差的看診品質與服務,使得我們決定放棄北醫生殖醫學研究中心,轉往劉志鴻婦產科看不孕症,雖然是私人診所,整體感覺卻比北醫好太多了,在針劑、抽血共挨了4X針後,成功取出6顆卵,4顆配對成胚胎,雖然其間發現子宮積水會影響胚胎著床、取卵時的麻藥過敏、胚胎植入後的不適等問題,卻還是完成了整個試管嬰兒療程。

我倆也在等待驗孕這段期間,天天跟肚子講話,希望胚胎可以乖乖著床,不過很可惜最後我們還是無法如願。

我們也很清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本來就不高,想要成功懷孕得多試幾次才行,不過這次試管嬰兒的療程費用將近14萬,已經讓我們幾乎沒有任何存款了,想要再做第2次至少也得幾年以後才有辦法,不過到時我們都已將近40了,成功懷孕的機率也更低,這輩子想要聽到爸爸、媽媽、阿公、阿媽等的稚嫩叫聲應該是沒機會了…

不論未來還有多少未知的變數在等待著我,我都希望未來的1年裡一切都會好轉,更希望自己能夠度過目前的困境,也期望不論是只曾經淺探、偶遇的格友,或是流連忘返的格友,都可以繼續給予我指教、支持、鼓勵,因為你們所留下的隻字片語都將會成為我創作的動力來源,更可以讓我原本平凡無奇的創作,顯得更加富足豐盈。

最後祝福所有曾與我生命交錯的格友們,每天都能平安、喜樂~


大安社大開平校區1001期成果展 7/3

這個星期日我將會參加由「大安社區大學開平校區」所舉辦的 "大安開平社大1001期『千歲慶百年』成果展" ,希望藉由這此活動,可以吸引更多人前來報名我的課程,希望喜歡我作品的格友們,可以抽空到現場欣賞我的作品~

活動時間:7/3(日)  10:00 ~ 16:00

活動地點:開平餐飲學校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148巷24號)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薗部式ユニット - 裏出しユニット1

多面體摺紙
多面體摺紙




























作品名稱
Model name
作品名称
薗部式ユニット - 裏出しユニット1
摺圖原創者
Creator
摺の図の原創者
北條 敏彰 / 日本
組合方式
Combination way
組み合わせ方式
柏拉圖 正20面體
Icosahedron
組件數量
Module quantity
モジュール数量
30 個
30 Pieces
紙張材質
paper material
用紙材質
 
紙張大小
Paper size
用紙の大きさ
5 公分 x 5 公分
5 cm x 5 cm
紙張數量
Paper quantity
用紙枚数
30 張
30 Pieces
作品大小
Model size
作品の大きさ
圓徑 6.2公分
Diameter 6.2 cm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斑鳩寶寶成長全記錄 2



2011/5/26
自斑鳩寶寶飛走大約二周的時間後,陽台上空著的鳥巢竟然又有另一對斑鳩夫妻前來下蛋,難怪在前幾天清晨4~5點時,一直聽到陽台有斑鳩的叫聲。




2011/6/3
原先鳥巢裡只有1顆蛋,此時鳥巢裡已有2顆蛋。




2011/6/8
斑鳩媽媽神情專注的孵蛋中,卻是最不稱職的鳥媽媽,只要我們稍微靠近一點,牠隨即會飛走,並且隔了數小時甚至半天才會回來,跟之前那支稱職的鳥媽媽相差很多,使得我們非常擔心斑鳩寶寶會不會因此難產。




2011/6/10
斑鳩寶寶終於破蛋而出,不過很可惜的是,鳥媽媽居然從此落跑不再回來,只剩鳥爸爸獨自照顧,加上鳥爸爸需要出外覓食餵養寶寶,使得鳥巢每天都有很長一段時間沒人看顧,導致2支斑鳩寶寶先後掉出鳥巢外,摔死在下方的遮雨棚上。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心得(第六次落選)


紙耳環系列作品



筆吊飾、髮夾、memo夾、木夾鑰匙圈、鑰匙圈系列作品



同系列耳環、項鍊套組



評審審議中


這次100年第1期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共有278組報名,其中創意工藝類有39組參加,以上期最低錄取率6.06%來計算,應該會有2組可以通過,卻沒想到名單公佈後竟然有8組通過審議。

在審議前一天,台北市議員高嘉瑜招開記者會,公開質疑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時的公正、公開性,加上桃園縣街頭藝人審議,剛好也是在同一天;原先以為未報到人數會因此增加,卻沒想到未報到人數反而比上期減少許多。

審議時,除了一位評審曾問「這次好像多了一些新作品」外,其他評審仍舊是以「作品多少時間能夠完成」為主要提問重點,其他像是展演者的作品創意、想要表達的意念等等,這些深層的問題依然不聞不問。

由於我已經連續落選5次,加上評審除了詢問「作品多少時間能夠完成」外,幾乎都沒有其他問題可詢問,因此這次參加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我並沒有抱持著太大的希望;名單公佈後,我果然又再度落選了…

這次審議除了我以外,還有另外兩人也是以摺紙為展演項目,雖然是相同類型的展演項目,但他們的展演內容卻是以動物、花朵為主,跟我以紙耳環、紙吊飾等紙飾品為主的展演內容相差甚多。

此次審議還有一點跟往常不同,就是參加審議的展演者,是跳著安排位置,而非依照編號依序排下去,使得我的位子剛好在之前就曾安排過的角落。

依那次的經驗來說,這次恐怕也不會有多少人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我的作品,果然在長達110分鐘的審議時間裡,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人停下腳步。

在審議快要結束前,有位兒子也是前來參加審議的媽媽,來到我的位子前跟我閒聊,其中有聊到他兒子參加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的情況、為何我不去參加鑽石夜總會、以及他的兒子想由魔術改學氣球等等。

其實不論是那個縣市的街頭藝人審議,多少都會有些爭議存在,除非每個縣市都將評分標準公開,評審資格公開,以及審議分數都完整的公佈,不然類似的爭議一定會持續下去。

以台灣的電視環境來說,各式各樣的歌唱、美食、旅遊、綜藝、政論等等節目何其多,有幾個節目真的適合靜態技藝表演呢? 就算真的能夠上節目介紹自己的作品,又有幾分機會可以真正好好介紹自己作品呢?

至於參加街頭藝人審議不過,就想要改學另外一種技藝,對自己原先所選擇的技藝而言,不單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不論那一種技藝除了需要長時間不斷的練習、改進外,也得深入去瞭解技藝的本質以及背後的一切,才算是將這門技藝成為專屬於自己的技藝,而且還得將眼光放大到整個世界,跟世界各地同類型的表演者比較,而非只局限於臺灣本地的表演者。如此一來,呈現出來的表演,才會具有世界觀,也才具有站在世界舞台的資格。

以我紙耳環、紙項鏈、紙手鏈等飾品類的作品來說,就是先參考了日本、美國、加拿大等等,世界各國的紙耳環、紙項鏈類的作品,發現世界各地將多面體摺紙應用在飾品創作上的人可以說微乎其微,在臺灣更是沒有人從事這方面的創作,我才會一直不斷挑戰自我極限,從事如此繁雜、傷眼的創作;希望可以藉由我的雙手,讓更多人認識紙飾品這門稀有的技藝,只不過我的努力似乎沒有什麼人看見。

參與審議工作的評審,也該將眼光放大到整個世界,而非只局限在臺灣這個小小的地方,因為現在臺灣實在是有太多人從事國人不熟悉的表演,但在國際上卻是屬於數一數二的表演。

此次審議雖然只有278組報名,文化局仍舊將審議分成2天6梯來舉行,而且審議方式跟99年第1期時十分雷同,如此的變動雖然並不奇怪,卻總不免讓人有所疑慮,同樣都是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為何有時要展演者現場製作,並且派工作人員將完成作品拍照存證,有時卻又不要求展演者現場製作呢?如此天差地遠的審議方式,主辦單位的確該好好思量其公正性是否足夠。

雖然這次創意工類組的通過比例暴增至20.16%,我還是沒辦法通過這次審議,只能期望下次參加第七次台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時,能夠有機會可以通過審議,不然又得繼續努力囉……


創意工藝類評審名單:
專家學者(民俗工藝學者,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莊伯和
專家學者(專長原住民服飾,北投文物館執行長) 李莎莉
專家學者(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究所教授) 阮昌銳
專家學者(捏塑、拼布專業,中華民國漫畫家協會捏塑推廣組組長,美國加州工藝學院)林俐
臺北市市政大樓公共事務管理中心代表 侯金火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代表 黃駿秀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史午康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代表(主管機關)王博律
街頭藝人代表(鋁線人名)鄧嘉銘
街頭藝人代表(藝術吸管)陳信宏


本期總計278組報名,通過56組,不通過222組(含未報到18組),通過比例為20.15%

表演藝術類(音樂)報名156組,通過33組,不通過123組(含未報到9組),通過比例為21.16%

表演藝術類(其他)報名60組,通過7組,不通過53組(含未報到5組),通過比例為11.67%

視覺藝術類報名23組,通過8組,不通過15組(含未報到0組),通過比例為34.79%

創意工藝類報名39組,通過8組,不通過31組(含未報到4組),通過比例為20.52%


6/16
這次公文中所列出審議未通過不核發許可證的理由是:
1.創作過程應具互動性

2.展演流暢度應再加強

3.建議可朝創意市集發展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眾籽心 種紙情



眾籽心 種紙情 生森不息 減少炭息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當送朋友東西後的卡片、紙盒,如果朋友依使用說明卡進行種植,隨著植物成長,朋友送禮的心意不但不隨著時間而流逝,更可加深朋友間情感的烙印 。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發「種籽紙」,依不同種子的生長特性,調配再生紙與種子的黃金比例,以及不同需求的製程,可避免在製程中提早萌芽,及保持成品之保鮮期限,讓不同的品種可於其何適的季節種植,不只避免在製程中提早萌芽問題,更使產品的萌芽率提高20%-50%以上。

再生資源的分類與管理,其中無法成為再生紙的紙類垃圾,其短纖維,可以成為適合花卉、蔬菜種子的生長的搖籃,讓再生紙與手工紙多了 一個新夥伴。

透過「種籽紙」,不但可減少地球垃圾的負擔與再生資源的分類管理,也讓種子培育技術與造紙技術有更大的突破,也多了份「情感」。目前研發完成的的「種籽紙」有:萵苣、荷蘭鳳仙花、日日春、大花波斯菊、粉萼鼠尾草、彩葉草、孔雀草等。

台灣造紙工業總產值每年約新台幣1,000億元,佔台灣整體製造業GPT的3.9%,但造紙生產過程中之原料來源大多依賴進口,原料成本高且來源受限,故國內之業者近年來積極朝向紙類回收再生產技術研發。為有效利用回收廢紙,林試所開發手工製「種籽紙」,以有效再利用回收廢紙,並推廣環保、節能之概念。

地球資源正倍速德消耗與瀕臨滅絕,喚起人們珍惜地球的行動,是地球上每一份子的責任,林試所希望地球公民用「種籽紙」來美化與撫育共存的地球,落實「取之於地球、回饋於地球」的新綠色概念。

種籽紙使用說明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採訪百感



在接受這次採訪之前,曾有某大學電視台,透過MSN洽詢採訪的相關事宜,當時以為自己終於有機會,可以將自己長久以來對多面體摺紙所秉持的初衷、抱持的期望,化為文字分享給其他人,卻沒想到後來竟是不了了之…

之後又有某創作協會,在我參加創意市集時前來詢問,有機會的話是否可以接受採訪。由於之前的經歷,使得我對於接受採訪一事,只抱持著姑且聽聽的想法,果不其然,之後又再度不了了之…

連續二次的失望,讓我對於是否還有機會接受採訪,已不抱太大的希望,沒想到此時,竟接到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文編的留言,希望我可以接受這期”紙的可能性”的專題採訪。

訪談的過程非常愉快,我也得以將自己在專研多面體摺紙這條路上,長久以來的初衷、期望,化為語言向他人闡述。

訪談結束後,我除了等待文編將寫好的文稿,MAIL給我校稿,以便確認文稿內容是否與我接受訪談時的內容相符外,更期待訪談內容刊出後,可以引起他人注意到多面體摺紙的美。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等到的卻不是文稿內容,而是已經刊載採訪內容的月刊。而且所有的訪談內容都被刪除,只以半頁的版面,簡單介紹紙耳環系列的作品。

雖然刊載的內容,跟原先我所期待的相差甚多,也無法將我對多面體摺紙所秉持的初衷、抱持的期望,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更難以藉此引起他人對多面體摺紙的注意,卻還是一次難得的採訪經歷,只希望下次如果有其他採訪的機會,可以將我想要表達的東西,真正完整的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