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コーナーポケツト II型




作品名稱(Model name):コーナーポケツト II型

摺圖原創者(Creator):布施 知子(Tomoko Fuse)

組合方式(Combination way):柏拉圖 正20面體(Icosahedron)

組件數量(Module quantity):30 Pieces

紙張大小(Paper size):3.7 cm x 1.85 cm

紙張數量(Paper quantity):60 Pieces

作品大小(Model size):圓徑(Diameter) 4.2cm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淺談多面體摺紙

以目前我所知道的美、日相關書籍中可以發現到,美、日兩國從事多面體摺紙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時間,研究的方向也有著很大的不同。美國的多面體摺紙主要是偏重在幾何學的應用之上,其摺法大多十分的簡單;而日本的多面體摺紙則是偏重在裝飾的應用上,其摺法大多十分的繁鎖、複雜,完成後的作品也比較具有觀賞性。

多面體摺紙的英、日相關書籍雖然有近百本之多,卻很難在各大書局、百貨公司裡的外語書局或是網路書店買到這些書籍,一定要透過書局代訂才有機會可以買到。而相關的中文書籍僅有2本,其內容還是1987年所出版的日文書籍中的內容。

多面體摺紙所摺出來的作品並非真正的圓球體,而是多面體。多面體摺紙的組合依據,是根據多面體幾何學,也就是所謂的「柏拉圖多面體」、「克卜勒-Poinsot 多面體」、「阿基米德立體」,只要能夠符合多面體幾何學的多面體,都可以成為多面體摺紙的組合方式。

多面體摺紙是由6~240個甚至更多的組件所組合出來的,每個組件又是由1~2張紙所摺出來的,因此一件多面體摺紙作品少則需要6張紙,多則需要數千張紙才能完成。

多面體摺紙有一個很特別的特點,就是每種組合方式都有其固定的組件數量,無法隨著個人的喜好去增減組件的數量。不像特點相似的三角摺紙,雖然也是用數個相同的組件去組合,卻可以隨著個人的喜好去增減組件的數量。

多面體摺紙的組件摺法其實並不困難,有時甚至還會比任何的摺紙方法都還要簡單,不過想要做出漂亮的多面體摺紙,在摺組件時,就必須將每個步驟都確實的摺好,並且得將每個組件之間的誤差減到最小,才能在組合的時候,組合出最方正的作品,不然整件作品將會因為每個組件之間誤差太多而歪歪斜斜的。

所有的組件都確實摺好後,所要面臨的就是組合的工作,此時是決定作品能否順利誔生的重要階段。因為,不論是寫的十分詳細的日文書或是寫的很籠統的英文書,在敘述組件組合的順序時,都沒有十分完整的描述,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累計下來的經驗,適時的修正組合的順序,才能將一件作品完美的呈現出來,如果完全依照書上的順序來組合,一定會碰到許多難以克服的瓶頸。

為何要適時的修正組合的順序,並且找出最適合的組合順序呢?因為多面體摺紙在組合最後1~2個組件時,很容易發生為了收尾而破壞球體的情況,因此最適合的組合順序,將可以使得在收尾時不慎破壞球體的機率減到最低,也不會因為最後的失誤而導致整件作品報銷。



日文書籍中的摺法:





英文書籍中的摺法: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ざぶとんユニット




作品名稱(Model name):ざぶとんユニット

摺圖原創者(Creator):布施 知子(Tomoko Fuse)

組合方式(Combination way):柏拉圖 正6面體(Hexahedron or Cube)

組件數量(Module quantity):24 Pieces

紙張大小(Paper size):3.7 cm x 3.7 cm

紙張數量(Paper quantity):24 Pieces

作品大小(Model size):3.5cm 立方體(Cubes)


這件立體球形摺紙看似平凡無奇,卻是我第一個重做了5次才覺得滿意的作品~

第1次製作時,我是以2.7x2.7公分的紙張來製作,完成一半時我才發現,其獨特的組合方式,容易使得組件在使用較小紙張的情況下產生破裂...

第2次製作時,為了改善組件容易破裂的情形,我改用描圖紙來製作,沒有想到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的糟糕,幾乎每個組件都發生了破裂的情況,而且破裂的程度還是普通色紙的兩倍以上...

第3次製作時,我不單改用較薄的紙張來製作,也改變了組合的順序,組件破裂的情況也因此有了很明顯的改善,不過組件跟組件間的結合處卻有著很大的誤差...

第4次製作時,我是使用3.7 cm x 3.7 公分的紙張來製作,並且再次改變了組合的順序,組件破裂的情況在這次已經完全不會出現了,不過組件跟組件間結合處的誤差卻遠比前3次來的嚴重多了...

第5次製作時,我依然是使用3.7 cm x 3.7 公分的紙張來製作,並且將組合的順序做了些微的修正,才完成了這件作品~

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紙磁鐵 - 龜殼



作品名稱:龜殼磁鐵

組件數量:20 個

紙張大小:1.75 cm x 1.75 cm、2 cm x 2 cm

紙張數量:20 張

作品大小:圓徑 2 cm、2.5 cm



這是我第一次將立體球形摺紙跟磁鐵結合在一起,會有這樣的構想,主要是因為這2~3年來各家便利商店,推出了許多滿xx元送xx磁鐵的活動,使得各式各樣的磁鐵隨手可得,也因此造成了收納上不小的負擔。

因為各家便利商店所贈送的磁鐵其體積雖然很小,但隨著數量逐漸的增加,所佔據的位子就十分的可觀了,想要將之丟棄掉又覺得有點可惜,不丟棄又會佔據不小的空間,於是我便想到可以將重覆的磁鐵,跟立體球形摺紙結合在一起,成為全新的磁鐵的構想。

由於不瞭解薄型磁鐵經過切割後,其磁力的改變有多少,也不清楚薄型磁鐵跟一般磁鐵的磁力相差多少,於是我便使用了3種不同的磁鐵,來做為對照,以便從其中挑選出最適合跟立體球形摺紙結合的磁鐵。

上方的龜殼磁鐵,使用的是之前7-11所推出的小叮噹磁鐵,背面的薄型磁鐵。

中間的龜殼磁鐵,使用的是手工藝材料店裡所賣的普通磁鐵,約20x2mm。

下方的龜殼磁鐵,使用的是之前全家所推出的msn磁鐵,背面的薄型磁鐵。

經過實際的測試後,我發覺到薄型磁鐵的磁力十分的弱,最多只能吸住一張名片厚度的紙張,超過就沒有辦法牢牢的吸住了,也因此使得球體在反覆使用下,不容易發生變形甚至是損壞的情況發生。

而一般的磁鐵其磁力是最強也是最實用的,即使放上7張名片依然可以牢牢的吸住,卻容易在沒有注意的情況下,造成球體的損壞。

以上的結果,使得我放棄了將便利商店所贈送的磁鐵加以運用的想法,而一般的磁鐵我也不太想使用,只好另外尋找即經濟又實惠的磁鐵來加以運用囉~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めんこ30枚組




作品名稱(Model name):めんこ30枚組

摺圖原創者(Creator):布施 知子(Tomoko Fuse)

組合方式(Combination way):柏拉圖 正20面體(Icosahedron)

組件數量(Module quantity):30 Pieces

紙張大小(Paper size):4 cm x 2 cm

紙張數量(Paper quantity):60 Pieces

作品大小(Model size):圓徑(Diameter) 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