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1日 星期日

牛牛盒



這是我第一件盒形是不規則形的紙盒作品,也是第一次嘗試在盒蓋上繪圖的作品。

由於製作這樣的盒子,很容易因為盒蓋跟盒身的誤差,而導致紙盒的密合度不夠,但這件作品在完成後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一件作品。

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紙耳環 入選精選相片



剛才無意間,在部落格的 "精選相片" 裡看到了紙耳環試作的照片,真的令我感到非常的訝異,沒想到自己的作品竟然也會有在這裡亮相一天。

不過...

我在昨天已經將所有的照片,都更換為加上網址後的照片,並且將舊的照片都移除了,這樣一來照片的連結根本找不到了... 這下要怎麼辦?

而且... 他們為什麼會挑中試作品的照片,而不是正式品的照片?

難道他們覺得正式品比試作品難看嗎?


2006年12月29日 星期五

ひし形パッチ III型




作品名稱(Model name):ぺアカップ

摺圖原創者(Creator):布施 知子(Tomoko Fuse)

組合方式(Combination way):柏拉圖 正20面體(Icosahedron)

組件數量(Module quantity):30 Pieces

紙張大小(Paper size):4.5cm x 4.5 cm

紙張數量(Paper quantity):60 Pieces

作品大小(Model size):圓徑(Diameter) 4.2cm


這件作品的摺法並不會很困難,跟之前的 "とんがり帽子" 作品都是屬於比較沒有挑戰性的作品。

不過我覺得只要使用比較特殊的紙張,或是較厚實的大張紙來製做,將可以使得這件作品變成特殊的燈飾。

2006年12月28日 星期四

羊咩咩盒



這件作品,給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為什麼會如此說呢?


這件作品,不單是我第一件在盒蓋上做雕飾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全程都在車上製作的紙盒,為什麼會選擇在車上製作呢?


因為那時正好過年,全家打算到宜蘭去玩(那時雪山隧道還未通車),從台北到宜蘭需要數個小時的時間。


怕路程上感到無聊,便帶了一些材料到車上,想說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創作一件作品出來,這件作品也如預期的一般,在到達宜蘭市區的同時完成了。


不過呢...


當晚我便覺得身體很不舒服,有點像是要感冒的樣子,結果,第二天真的感冒了...


於是在接下來的1~2天行程裡,我就在感冒的陪伴之下,隨著家人走走看看...


而感冒也一直伴隨著我過年,一直到過年後約1個星期才肯完全離開我...


如此特別的經歷,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讓我記憶猶新,也因此這件作品給我的印象是非常的深刻。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友誼的牆

友誼的牆 一直是我 所喜歡依靠的角落


在那 可以擋掉 侵犯思緒的 憂傷 寂寞


可以 讓我放肆的塗鴉著 心中所有的情緒


可以 讓我盡情的放縱著 眼中所有的委屈


倦了 還可以依靠著它休息



它 看似堅固 可靠
  時間久了 卻難免會因 流言 而產生裂痕



它 看似純白 無暇
  時間久了 卻難免會因 蜚語 而產生污垢



就這樣 放任它不管 終會 倒塌 污穢


不如動手 修補裂痕、洗刷污垢


繼續依靠在那溫暖、窩心的角落吧!


2006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吉祥喜慶



這件作品,可以算是我目前所創作的紙盒中做最久的,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小的盒子會是做最久的呢?

這個紙盒事實上並不大,是個長、寬、高都約5公分的正方形盒子,我在完成其盒形的主體架構後,便一直在思想要如何裝飾六面鏤空的地方,再加上盒蓋的部份跟盒子本身是一體的,更是增加了裝飾時的難度,也因此不論怎麼嘗試,都覺得不好看。

在一直無法思想到比較好的裝飾方法後,我便將這個盒形放在一旁,想要等到有想法時再來完成它,這一放就是2~3年,在這2~3年的期間,我也曾再將它拿出來,想說一定要將它完成,卻始終沒有將它完成。

一直到有一天我在整理手頭上的卡片素材時(我手上大約有近千張的卡片,都是別人不要的卡片留給我做為紙盒素材用的),發現到其中有一張中式的過年賀卡,在經過切割後,很適合做為裝飾用,也才終於將這個紙盒完成。

2x3相片盒



這件作品,可以算是紙盒應用的第1件作品,會有這樣的構想,主要是因為想到很多人都習慣將2x3的照片放在包包中或是放在辦公室、化妝台等等。

於是,在想要製作即可以做為擺飾又實用的紙盒時,便想到可以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一來可以使得紙盒隨著使用者本身的心情,替換盒蓋裡的照片,二來又可以做為桌面擺飾用的紙盒,也才因此誕生了這樣的作品。

不過在製作其盒蓋時,因為尺寸的計算有所偏差,一直到了第3次製作時才將尺寸計算正確,雖然失敗了2次,但前2次失敗的經驗,卻也使得在第3次才製作成功的盒蓋,尺寸特別的剛好,幾乎沒有任何的誤差。

2006年12月22日 星期五

男朋友之外的男女友誼

( 一篇可以給女生看的好文章......男生也該看看.....)

有一些男生,很令我動心,但不動情。


怎麼說呢?因為他們給我的感覺像朋友,真正的朋友。


我可以和他們很坦誠的談論彼此的愛情觀、婚姻觀,以及種種的人生問題。

在他們面前,我會忘記自己是女生( 但不是刻意,而是很自然), 所以就不會撒嬌、嫉妒、耍心眼, 我和他們各站在天平的兩端。


我們可以一同看電影、逛街、研究電腦、談論音樂、郊遊,這種感覺好極了!我覺得自己很有尊嚴,人的尊嚴。


信不信?
  
跟這些男生相處在一起,甚至比跟同類的女生相處來的愉快。


女生的聚會,是黏稠稠的,像一鍋濃粥,溫暖在胸,但是吃多了會撐,一眨眼又餓,而且很多女生都會為情所困,談來談去總是心有千千結,別人管也管不完。


最重要的是,當我需要人安慰的時候,這些男生給予我的感覺,遠遠超過女生。


不知為什麼?男生和女生給予的安慰,在感覺上本來就是不一樣!


跟這些男生相處,就像一同「溫一壺月光的酒」,是給彼此的心靈加養料,讓彼此潛在的才能發酵,揮發靈魂的芳香,真的,這些男生所散發出來的生命活力,深深感動著我。


我很驚訝,他們不必從文字、故事的迷林披荊斬棘, 就能一眼洞穿人生的奧祕,甚至開始為旁邊的同行者掌燈。


能結交有智慧、理想與熱情的朋友,是人一生莫大的幸福吧!

我是這樣著迷於他們高貴的氣質, 也感謝他們把我當「朋友」看待, 不因為我是女生,就隨便說些甜言蜜語來哄我,或者根本不理睬我。


如果,追求人生的伴侶也必須如此相知相惜,那我實在「捨不得」把這些男生當成男朋友。


我害怕一旦變成男女朋友,我就會計較他不送我家、他不說些好聽的動心話,我還擔心,從此他只要我乖乖的陪在一旁,微笑地看他在眾人間侃侃而談;我連發問的機會都沒有,遑論有所質疑。似乎兩人之間只要滲入感情元素,氣氛就不一樣。


比如去看一場好電影,有幾對情侶在互相依偎陶醉之餘,還能正襟危坐的討論那場電影的成就?


在無聲勝有聲的時刻,那實在太無趣了。


不過和這些男生相處,就可以侃侃而談,談論著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劇情.............等等。


何況,男女朋友總會嘔氣,甚至最後各奔前程,這就更無趣了,愛情消逝,友情也會跟著淡漠。


說什麼「我們仍然是好朋友」,都是鬼話!


就算這不是一廂情願找台階下,而是雙方共同的心願,這心願也太殘忍一點,何苦把自己逼到那麼窘迫的境地?


分手而後重逢,能說些什麼呢?「縱使相逢應不識」呀!


尤其是當對方的身邊又多個人的時候。


對這些男生,我的確是心動而不敢、不忍動情。


唯恐不小心逾越分際,徒惹一身煩惱。


當然,偶而會有那麼幾剎那,會情不自禁、悄悄地流露愛慕之意,他感覺到了,我也感覺到了,但是握手的瞬間也只是輕微的感覺,當我們抬頭再看看澄澈的天空, 以及對望彼此無私的眼眸,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會比愛情恆久,更值得我們追求。


這種默契,是屬於男女私情之外的,我如此相信。


男朋友或是丈夫,都是另一個封閉而完整的圓,對我這個圓來說,可能是相交、相切或重疊,甚至根本在另一個空間,八竿子也打不著的。

無論如何,我在他面前,還是要保持一個圓的形狀,把自己紮成一個花球, 隨著愛情的頻率跳動。


可是在這些男生、這些朋友面前,我卻可以鬆開五花大綁,成為一條無限延長的直線,因為不用費心去畫一個圓 或是費心去和另一條直線相交叉,我們只是各自奔跑,志同道合就彼此吸引,成為兩條,甚至一組平行直線,也許不屬於同一個平面,但是彼此知道,看得見,互相扶持,互相敬重。


我期求這樣的友情,這樣的男生令我動心而不動情。


你覺得呢??


眾裡尋他千百度,鶩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喜歡,就是淡淡的愛;愛,就是深深的喜歡 。

人不會因為獲得許多愛而覺得人生有意義,卻會因為付出許多愛而越肯定生命的價值,


魚說:你看不見我的淚水,因為我在水中.........


水說:我能感覺到妳的淚,只因妳在我的心中........


愛情與友情的理論

友情是愛情的基礎與前提;愛情是友情的發展和質變。兩者有聯繫,亦有質和量的區別。

友情可以發展為愛情,亦可永遠發展不成愛情。

關於友情與愛情的區別,有時的確很困難,日本一位心理學者提出了五個指標,可供參考。


第一、支柱不同

友情的支柱是"理解",愛情則是"感情"

友情最重要的支柱是彼此的相互瞭解,不僅是對方的長處優點,就是短處缺點也要充認清。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友情。愛情則不然,它是對對方的美化,視作理想後產生了戀愛,貫穿其間的全過程的是感情。



第二、地位不同

友情的地位"平等",愛情卻要"一體化"

朋友之間立場相同,地位平等,彼此之間無須多餘的客氣,也沒有煩惱的擔憂。如果遇到對朋友不利時,可以直率地提出忠告,甚至動怒,也要義正詞嚴地規勸。朋友之間,就是這樣,有人格的共嗚,亦有劇烈的衝突。愛情則不然,它具有一體感,身體雖二,心卻為一,兩者不是互相碰擊,而是互相融合。


第三、體系不同

友情是"開放的",愛情則是"關閉的"

兩個人有堅固的友情,當人生觀與志趣相同的第三者、第四者想加入的話,大家都會歡迎。愛情則不然,兩人在戀愛,如果第三者從旁加入,便生嫉妒心理和排除異已的行為。



第四、基礎不同


友情的基礎是"信賴",愛情則是糾纏著"不安"


一份真誠的友情,具有絕對的依賴感,猶如不會動搖的磐石。相反的,一對相愛的男女,雖不是沒有依賴對方,但老是被種種不安所包圍,比如"我深深地愛著她,她是否也深深地愛著我?""他的態度稍微變了,是不是還和以前一樣地愛著我?"


第五、心境不同


友情充滿"充足感",愛情則充滿"欠缺感"

當兩個人是親密的好朋友時,彼此都有滿足的心境;但當兩個人一旦成為情人時,雖然初期會有一時的充足感,可不久之後,就生不滿足感,總希望有更強烈的愛情保證,經常有一種"莫名的欠缺"尾隨著,有著某種著急的感覺。



一般地說,每個人在交往中,只要不欺騙自己,不是在演戲,能好好地反省自己內心的情感動向,依據上述五個指標,仔細地觀察、反省,並作綜合分析,對友情與愛情是可以正確地辨別的,在友情和愛情的岔路口可以準確定向。所以,以一時一事的觀察和內省為依據的判斷,難免誤差,必須作長期的、多方面的綜合,排除誤差。

愛情是以心換心的結晶,它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其能源是共同的理想和純真的真誠;一方意願的強加是辦不到的,故弄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還有一種,是利用對方的弱點,耍要脅,以打動對方的惻隱之心以求得愛情,這種行為最為無聊,它攝取不到真正的愛情,即使得到也是苟合。

最為要不得的,是為了"敲定"而纏綿,要求"刺激"以保證,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玩火"的態度,終究要灼傷自己或對方,甚至雙方毀滅。


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とんがり帽子




作品名稱(Model name):とんがり帽子

摺圖原創者(Creator):布施 知子(Tomoko Fuse)

組合方式(Combination way):柏拉圖 正20面體(Icosahedron)

組件數量(Module quantity):30 Pieces

紙張大小(Paper size):1.25 cm x 1.25 cm

紙張數量(Paper quantity):30 Pieces

作品大小(Model size):圓徑(Diameter) 5 cm


這件作品摺法十分的簡單,跟之前其他的作品相比,可以幾乎說是沒有任何的挑戰性。

雖然其摺法簡單,我卻在第1次組合到最後一個元件時,沒有抓到組合的技巧,而使得整件作品的完成度打了折扣。

不過,在第2次組合時,我便已抓到組合的技巧,並且發現到原來 "縫衣針" 也是很好用的輔助工具。

咖啡?可樂?

真正的友誼,並不會隨著歲月流逝、年華老去而有所改變,更不會來得快,去得也急。


清涼的可樂猛往杯子裡倒時,一定會浮出許多的泡沫,總會讓人誤以為是滿滿的一杯,等到泡沫逐漸散去後,才查覺到原來杯中的可樂連半杯也不到,也才知道被泡沫的假象所蒙蔽了。


香醇的咖啡倒進杯中時,不論倒了多少都依然實在,倒了八分滿就是八分滿,絕對不會明明倒了八分滿,杯中卻只有五分滿。


如果口渴與擇友都是無可厚非,咖啡與可樂之間你將會選擇何者?


是選擇歡樂過後,曲終人散,如聚餐中的可樂般的友誼?


還是選擇獨處時,細細品茗到最後一口,仍然香醇如咖啡般的友誼?


2006年12月14日 星期四

友情的錯覺

我們的一生中,可以分成許多不同的階段,這些不同的階段中都會有不同的朋友,歲月也會替我們篩選和替補,適合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的朋友。


其中有一些是實實在在,可以陪伴著我們度過每個階段的朋友,而有一些則是陪我們渡過階段性的朋友。


我們都應該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初來乍到陌生的環境,令你有些緊張和手足無措,這時候,多少都會有一張臉善意地對你微笑,熱心地告訴你可以到什麼地方吃飯,這裡有那些成文、不成文的規矩,也許你還偶然發現你們有著某些共同的喜好。


這一切,都讓你對她頓生好感,你們可能就此常常一起吃飯、逛街,甚至聊聊公司裡的瑣碎雜事,孤單的感覺對你而言是不存在的。


隨著時間不斷地往前流逝,你可能會不經意地發現到,你們之間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起初的感覺正緩緩淡去。


這樣的變化非常微妙,連你都不清楚究竟是起源於何時,而你們的疏遠也在不著痕跡的情況下,很自然的在進行中。


當有一天,你忽然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和她聊天,甚至你的心裡滑過一絲歉意時,你可以好好的去思想,自己是否是因為內心感到不安全,而想要尋找一個伴。


如果,真的是如此這樣的友情,往往是虛幻的,僅僅只是出於一時的需要,而尋找一個可以做伴的友情,那也只能是短命的友情。


或者說,它還不具備友情的真正意義,這樣的朋友亦只是一種錯覺。


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但想要徹底做到這點,是何其難!


友情產生的本質便是因為孤獨,我們常常陷入虛幻的友情旋渦,好在還有時間 ─ 它可是一面最清醒的鏡子。


時間會很自然而然地告訴你誰是你真正的朋友 ─ 可是答案總是太殘酷。


2006年12月13日 星期三

空虛、寂寞的倦怠感

有的時候會覺得,將生命浪費在自己覺得美好的事情上,真的能得著快樂嗎?也許將生命浪費在玩樂上,反而會比較快樂吧...


高中時期,我都在寫新詩,只要有任何的時間,那怕只有短短的2~3分鐘,我一定都會不放過。可是身旁的朋友之中卻沒有人在寫新詩,使得當時沉迷於新詩中的我,不單沒有可以彼此切磋的朋友,更鮮少有共同話題可以聊的朋友,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全班都在吵鬧,我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一旁,在本子上不停的寫著東西的場景出現。


專科時期(夜間部3年),則因為受到電腦遊戲的影響,開始寫起了奇幻小說,當時的朋友之中依然沒有人喜歡寫小說,我仍舊找不到可以彼此切磋的朋友,小說也在寫了6x萬字後不了了之...


而接觸中國結、紙藝到現在已有14年的時間,原本喜歡中國結、紙藝的人就不是很多,再加上我所做的東西跟一般的紙藝差異甚大,更是難以找到能夠一起分享經驗、彼此切磋的朋友,使得我大部份做好的東西,在拿給家人看過一次後,都塵封在一個大盒子中,不見天日。


即使最近這幾年部落格的盛行,許多紙藝頑家紛紛成立屬於自己的部落格,我到現在為止還是找不到,作品跟我類似可以彼此切磋的紙藝頑家。


從新詩、小說到紙藝,我幾乎都是將生命毫無保留的浪費在上面,雖然在過程之中都能使自己感到滿足,但每當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或是朋友三五成群出遊卻將我遺忘時,我不禁會問起自己...


當我浪費十幾甚至於二、三十個小時完成一件作品,我身旁有多少人能分享喜悅?


即使作品做的再細緻、再有巧思,其中的喜悅也只有我一個人明白,週遭的人又能真切的感受到多少,我所感到喜悅的喜悅?


我將生命浪費在其上,所得到的,也只是一個人的喜悅,身旁的人是很難以感同身受其中的喜悅。

當我跟大家一同出遊時,所得到喜悅卻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擁有,這樣的喜悅反而比我一個人的喜悅,更能引起共嗚,也更能表達出自己的快樂。

我現在在這裡,一個人獨自享受著個人的喜悅,有什麼意義?


此時,我不禁會產生一種充斥著空虛、寂寞的倦怠感。

即使當時已經沒有在做紙藝,跑去玩網路遊戲或去看電視,依然沒有辦法擺脫這種倦怠感,反而會加倍的感到空虛、寂寞...

因為就算在玩網路遊戲、看電視,當下依然只有我自已在分享一個人的喜悅...


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旅程結束後的失落感

我常會在旅程結束後,細細回想旅程途中的歡愉,慢慢品味旅程途中的笑語,其回憶的感覺也會跟著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朋友等等,而隨之有些許的差異。


雖然多少都會有些懷念旅程途中歡愉時光的失落感,但跟某些朋友出去時,這樣的失落感卻是特別的強烈,有時是因為跟她們在一起時感到特別的自在,或是跟她們在一起更能感受到歡愉的氣氛,才會在旅程結束後感到特別的空虛。


有時則是因為覺得自己在當時歡愉的氣氛下,沒有好好把握住某些應該放開自己的情況,而感到有些許的美中不足的遺憾。


不過,旅程結束後的失落感強烈與否,結束歡愉的旅程跟朋友們分離的時刻,也終究會到來,即使風景再好的景點,氣氛再怎麼歡愉、熱絡,也還是無法逃避分離的時刻。


因此,只要在旅程途中,好好的把握住每一刻歡愉的時光,好好的去珍惜每一刻相聚時的笑語,溫馨的回憶並不會隨著旅程的結束而結束,它依然會伴隨著妳一路走下去,繼續未完的旅程。


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旅程結束後 ......

最近這幾年有時會到比較遠的地方玩個2天1夜,只是次數並不會很頻繁,大約半年~1年才會有1次這樣的計畫。


而今年的7~12月,原先預定好的計畫再加上一些臨時的計劃,使得每個月幾乎都會有1次出去玩2天1夜的行程,我也因此查覺到一些以前出去玩時所沒有的感覺。


由於,自己的興趣與喜好跟認識的朋友相差甚多,漸漸地,跟朋友之間的話題也越來越少,也漸漸地跟朋友漸行漸遠,所以我的朋友向來都很少。


因此,出去玩的時候大都是我女朋友找她的女性友人一起出去,也因此每次出門時,一行人(3~5人)中只有我一個男性,很自然而然的便由我負起開車的責任。


之前開車出去玩時還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同的感覺,但最近這半年出去玩時,只要開車來回超過3個小時以上車程的旅程,都總會在結束2天或1天的行程後感到特別的累。


很奇怪的是,即使在旅程開始的前1個晚上沒有睡的很好,旅程途中,身體疲累的感覺也只有一點點,或是明明已經開了3~5個小時的車了,也只會感到些微的疲累。


一定要到了所有的旅程結束,大家都平安的回到家後,疲累感才會不斷地涌現出來;彷彿疲累感知道我又讓大家完成了一次平安的旅行,才敢肆無忌憚的在我身體裡流竄。

雖然,每次出去開車都是我,旅程結束後也是最後一個能休息的人(因為,旅程結束後我還得趕回台北,通常回到家都要11點了,稍微整理一下洗個澡,躺在床上也都12點了)不過我卻一點也不以為苦,因為只要在旅程中看到大家玩的愉快,展露出歡喜的笑容,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

我也十分的樂意,在往後的日子中,一次又一次的帶大家完成平安又愉快的旅程。